账号:
密码:
私塾屋 > 穿越重生 > 与晋长安 > 与晋长安_分卷阅读_22
  秦澜一怔:“是。”
  “给我,你回去将衣服换了,留守军营。”
  秦澜望着黎霜,像是一时竟未理解出她话里的意思来一样:“将军?”
  “京城我亲自回去。”黎霜说着这话,抓过旁边军士肩头上的披风,披在了自己身上,她戴上驾马的厚手套,绕过秦澜,拎了马脖子上的缰绳,踩上马镫,轻轻松松一个翻身上了马背。
  语气神态轻松得一如在说我去营外巡视一圈。
  可是昨天黎霜那态度……她明明是知道的,她知道回京城,见司马扬,对她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。
  秦澜目光紧紧盯着马背上的黎霜,塞北的春日来得迟缓,风依旧带着冬日的萧索,撩起黎霜的微微干枯的发丝与她披风的边角:“将军这是何意?”
  “我想救一人,恐怕需得陛下相助。”
  秦澜默了一瞬:“将军可知,这一去京城,你所面临的,将不再只是西戎来犯。”
  还有皇恩浩荡的桎梏,朝堂利益的勾结,那些隐晦的,阴暗的,从每个人的骨头缝里透出来的,不露声色的歇斯底里。
  “我知道。”黎霜答得干脆且果决,“可有一个人,我想救他,哪怕不顾一切。”
  秦澜看着这时的黎霜,难得的失神到有几分放空。
  从前到现在,他几乎是伴随着黎霜长大,他自知身份是他们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,他也永远只能像现在这样,处在下方,仰望着高处的她。
  但秦澜从未觉得黎霜离他遥远过,她在他眼里,一直是那个为了将军府,为了大晋,鞠躬尽瘁的传奇女子。但现在,今天,此时此刻,秦澜却从未有过的感觉到黎霜的遥远。
  她眼里的神色开始变了,变得让他觉得几乎陌生。
  以前秦澜从未觉得黎霜属于谁,即便是太子。
  可现在,他却觉得,黎霜……要被抢走了。
  而可悲的是在这样的时刻,他竟然说不出一句挽留的话。他了解黎霜的,所以他懂黎霜所有的神情和秘密,他知道,此刻黎霜的想法有多么坚定。
  她说她想去救那一个人,哪怕不顾一切。
  她以前救人都是有原则的,甚至可以说是有选择的。她救鹿城百姓,是因为他们是大晋子民,她救司马扬,是因为他是当朝太子。
  可她想救那黑甲人。
  她的眼神告诉秦澜。
  她要救他,不为国,不为家,不为任何利益,只为了自己那一颗无法静止的心。
  她想救他,想让他活,想让他安好。她想看见他干净澄澈的眼眸,再一次温柔的凝视她的双瞳。
  她那么单纯的想去救一个人,用尽全力,不顾一切,因为……
  她的心已经走向那个人了。
  ☆、第30章 v章
  一骑快马,从塞北至大晋都城,黎霜用了比别人快一半的时间,日月兼程,未有停歇。
  她回京太早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,连大将军黎澜也没想到。
  黎霜回到将军府的时候,黎霆比任何人都迅速的从府里冲了出来。黎霜这才刚刚下了马,便被黎霆扑了一个满怀:“阿姐!阿爹说你最近要回家我还不信呢!你怎么回来得这么快!”
  黎霜没来得及回答他的话,跟随着黎霆而来的便是威严如常的黎澜。大将军年纪快到半百,脸上难免有几条岁月雕刻的纹路,但这些纹路并不让他显现苍老之态,而是将那些岁月的积威深刻其中。
  一别三年,黎霜避走塞外,不愿回京,然而心里却也不是没有念过黎澜。
  她是将军府的养女,然而黎澜对她却并不比黎霆差,教她骑射,教她兵法,让她有机会能与京城里的王公贵族在一起读书习武,甚至顺从她的心意,帮她塞北为将,一走就是三年。
  黎霜对黎澜很难不说一句感激。
  黎霜推开还在撒娇的黎霆,上前恭敬一拜,身子匍匐,几欲叩于地上:“阿爹,霜儿不孝,三年未……”
  黎澜将扶了黎霜一把,抓着她的手臂,将她径直拉了起来:“几年不见倒与我生疏了,你不孝?你帮老头子我守住了大晋边塞,若你这叫不孝,黎霆这小子,就该拿去丢了。”
  “就是就是,阿姐你可别这样说了,回头老头子真要把我丢了!”黎霆在一旁插科打诨,老将军笑骂着拍了一下他的头,黎霜也不禁失笑。
  可到底是心头有事,黎霜的笑意很快便掩了下去:“阿爹。”她轻轻唤了一声,黎澜会意,点点头:“先入府,收拾一番。其他事,稍后再说。”
  黎霜却摇了头:“阿爹,我没时间耽搁。”光是一想到还有一人如今正在牢狱受苦,黎霜内心无论如何都无法静下来。
  黎澜闻言,微微垂了眉目:“何事匆忙?”
  “我要入宫面圣,求陛下允我五万兵马。”
  要动兵,黎澜皱了眉头,但见黎霜目光坚定,黎澜微一沉吟:“你打小沉稳,所做决定必有自己的缘由,阿爹不问,只是你要想好,此次回京本是陛下圣意,你若还有事请求陛下,可想到如何回报?”
  言下之意,再明显不过。黎霜是个好将领,但司马扬想要的,却并不是让她做个将领。
  黎霜阖首:“霜儿心里清楚。”
  在塞北打马回京的那一刻,她就想好了所有的后果了。
  可即便这样,她还是要救他,就算现在她连那人的名字也不知道,也要救。
  黎澜命人领黎霜入宫。宫城依旧,只是帝王已经换了一人,从此这宫殿与她小时候所知晓的那个宫殿,大不一样了。
  世事总是苍凉,然而也没有给黎霜更多感慨的时间,她终是在御书房里见到了司马扬。
  并非公开的召见,黎霜要请求的事,本也没办法让诸多大臣来讨论可否。
  一别三月,当初司马扬离开塞北的时候正是黎霜昏迷不醒之际。如今再见,两人一时都是沉默。只是相比于黎霜的沉凝,司马扬闪动的黑瞳里更像是有几分动容。
  “黎霜。”司马扬终于开口,打破了御书房中难耐的沉默,“你总是在我意料之外。”他随手扔下了手中的文书,站起身来,“我以为你不会回来。”他绕过书桌,行至黎霜身前,唇边难得的有了一丝笑意,“你如今回来,我可再也不会……”他伸出手,作势要去拉黎霜的胳膊。
  黎霜眸光微微一垂,往后退了一步,却是单膝跪了下去,行的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军礼:“陛下。”
  司马扬手顿在空中。
  “黎霜斗胆,求陛下允黎霜一愿。”
  她这般说,司马扬忆起来了,那日石洞泥沼之中,他许诺黎霜,若果她那日能从泥沼之中出去,他会应允她任何一件事。
  想嫁给他也好,想离开他也罢,他给黎霜这样自由选择的权利。因为那样的时候黎霜选择舍己一命,救他一命。
  这是他给的报恩,也是他深藏与心的愧疚,而今黎霜一见面便对司马扬提出这事……
  她是想离开吧。司马扬心里如此揣测着,却也还是垂眸问她:“你要求何事?”
  “求陛下允臣五万兵马,出兵南长山。”
  “出兵南长山?”这是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要求,司马扬微微眯起了眼睛,“所谓何事?”
  黎霜仰头看着司马扬,眸光不卑不亢,“臣欲救一人。他曾舍身救长风营,鹿城于危难之际。”黎霜顿了顿,“也曾救臣于绝境之中。他于边塞有恩,于我有恩……”
  “是那赤瞳男子?”司马扬打断了黎霜的话。
  “是他。”
  司马扬默了一瞬:“你知晓他来历?”
  “不知。”
  “姓名?”
  “不知。”
  司马扬一时竟觉自己有些不认识黎霜。“你从边塞匆匆赶回,便是为了求我此事?”
  “是。”黎霜垂首,“臣知晓借兵一事实在荒唐,可臣别无他法。”
  御书房内,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,司马扬是了解黎霜的,所以他也知道她沉默背后是怎样的坚持。她没有提要离开京城,离开他的事,但黎霜的这个请求,却让司马扬心底更凉于放她离开。
  以前的黎霜,何曾这样奋不顾身的只为一人。
  竭尽所能,穷极所有,为了一个连姓名也不知道的人。
  以前的黎霜,为国,为家,为将军府的荣耀,也为自己的成就,可现在,她说出口的这个请求,几乎把这所有的东西都抛弃了。
  “霜儿,我不瞒你,我若允你五万兵马,毫无缘由出兵南长山,朝中势力如何均衡……”
  “自是不敢使陛下困扰,南长山中有巫蛊一族人常年盘踞,以江湖手段,压榨百姓,横行多年,似匪似贼,犹如南方顽疾,需得根除。”
  找借口出兵对黎霜来说不再话下,兵者诡道,她扯起胡话来,也不输给朝廷里的油头官员。她找了出兵的理由,又道,“清剿南长山,当是将军府送与陛下的一分厚礼,待战后黎霜归来,必定将五万兵马以及塞北鹿城守军、长风营的军权一并交上,自此,黎霜再无军职,只是将军府一位待嫁女子。”
  有过军功的待嫁女子,嫁给谁,连大将军说了也不算,当今圣上才能为她的婚事做主。
  黎霜这话乍一听,并无任何不妥,但仔细一想,却又暗含几分引诱,甚至威胁的意思。允她五万兵马,她便上交军权,若是不允,这权,是交还是不交?那将军府还有没有一位女子待嫁?
  司马扬盯住黎霜一双点漆的眸,却又倏尔勾唇,淡淡的落了一抹笑:“好。”
  不用说明,领会便罢。
  司马扬是喜欢黎霜的,是青梅竹马,有儿女之情,有救命之恩。可他也是君,她也是臣。她帮他抓过狡兔,她的家族,也是他的走狗。
  他们之间,还有暗潮涌动,利益博弈与勾心较量。
  司马扬回身至书桌前,提了笔,未下笔前,又看了眼行军礼跪在前面的黎霜,她身着红衣银甲,面上有几分风雨兼程的劳累,头发也微带散乱,可她的身姿神色依旧犹如一根翠竹,永远坚韧。
  “霜儿。”司马扬落笔书了一道旨意,“只望他日,你莫要后悔。”
  回答司马扬的,只有黎霜恭敬的双膝跪地,颔首于胸,奉手于顶:“臣接旨。”
  黎霜求得五万兵马,择日出兵南长山剿巫蛊一族。朝野哗然,江湖震动。这个举措来得太过突然,谁也没有想到。
  一时之间,民间议论纷纷,猜测不断。
  黎霜全然不回应,她领了命,收拾罢了,便领了五万大军南下南长山,这一次,她不是去打仗,她只是去救人。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这章有点短,明天补一章长的~
  ☆、第31章 v章
  随黎霜南下的将领有三人。
  皆是黎霜从将军府里借调出来的,三个副将无一例额外的皆有江湖上的背景。其中最为得力的莫过于曾是江湖门派青林门门主的付常青。
  当年付常青被仇家追杀之际为大将军黎澜所救,适时正值黎澜出兵边塞,为报救命之恩,付常青从此投戎,纳于大将军旗下,经年来,跟随大将军南征北战,也是大晋朝赫赫有名的一员大将。
  黎霜向黎澜借帮手的时候,黎澜没有开口,付常青便主动请战,跟随黎霜。
  他以前的青林门也靠近西南,对那方形势算是最为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