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私塾屋 > 穿越重生 > 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> 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第284节
  罗兰告辞转身,将惊愕不已的达什伍德留在身后。
  “我一周之后再来聆听您的意见与指导。”她临别时的话说得格外谦虚。
  资深编辑达什伍德先生呆在办公桌跟前:这位看起来如此年轻的女士,既将他的心思摸得透透的,用下马威将他唬得一愣一愣的,却又不肯一直这么虚张声势下去……
  不过,在他达什伍德面前,虚张声势也没什么用就是了。
  一周以后,当罗兰坐在达什伍德面前的时候,她终于感到了紧张。
  “种田选手”在专业编辑面前,终于还是不大自信的。
  达什伍德先生却和蔼地冲她笑了笑,将稿件摊到她面前。
  罗兰一看:她誊写得干净清爽的稿件,用好看的缎带扎起来的稿件,现在就像是一叠被揉成一团,又慢慢摊开叠在一起的废纸。稿件上划着各种各样的记号,有些地方要删去,有些地方要调整次序。
  不过,这些都是细节问题——编辑对她的文章整体观感如何呢?
  “还不错。”
  达什伍德评价了一句。
  “开头有点儿老套,但是感谢上帝,我并没有睡着。”
  罗兰在心里记下,以后文章的开头还要再写的吸引人一些。
  “如果你同意我们做一些小修改,那么《火山周刊》愿意刊发你的这篇小说。”
  罗兰看了看,点了点头,表示愿意修改——稿件上的改动都是些小打小闹,对于文章的整体没有损害。
  这意味着,她想要表达的,都表达了。
  “刊用之后的酬劳是25-30美金,按照字数可能有少许变动。”
  罗兰一阵开心:她写出来的文章竟然和当初她剪掉
  的那一头长发价值一样?
  要知道她写出这部小说的时候可没有掉那么多头发呀。
  “你要是同意了,就把你的笔名写在这里。”
  罗兰点点头,当即向达什伍德先生借了一支笔,在稿件的最开头,署上了“罗兰”这个名字。
  “罗兰小姐……”
  达什伍德先生看清了她的笔名,笑了笑,说:“我就这样称呼我的作者吧。”
  “如果你以后有类似的故事,也可以交给我。我们确实有这样一批读者群体,你不必担心没销量。”
  “另外,如果您愿意把故事写长一点,写成一个中篇、甚至长篇,也请联系我。《周刊》有推荐出版的门路。”
  “真的?”
  这回轮到罗兰感到惊喜了。
  她真的,也有这样的能力,创作长篇吗?
  还是只是位面给了她原著人物那样的优待?
  她正在忐忑,忽听达什伍德提醒了一句:“罗兰小姐,不过有一点请记住。我注意到你喜欢将女性作为你的主人公。”
  “嗯?”
  罗兰的创作初衷,其实就是写自己的经历,自己的心境,自己的故事——将女性作为主人公是必然选择。
  “请记住,如果你写这样的故事,请在结尾让她结婚。让她有个完满的归宿。”
  “真的吗?”罗兰不太确定地问,“我更想在文章里表现现代女性逐渐崛起的独立意识,对于这些女性而言,她们的人生价值并不是体现在她们是否结婚上……”
  达什伍德先生直接打断了她的话:“你要表达这些都没问题,我们是个现代的国家,纽约拥有一个宽容的社会……但是!让你的女主人公结婚。”
  “这能让你的印刷量得到保证。”
  达什伍德脸上的表情似乎在告诫罗兰:不要头铁!
  罗兰还在疑惑:“我还不大理解……既然我能够表达这些,为什么不能让我的女主一直独身,只是独身到文章的结尾而已,又不是一辈子……”
  达什伍德表现得不再耐烦了:“出版界这是吃过好几回亏的,作
  者想要表达女性独立,这没问题,但是读者就是喜欢看王子和公主美满结合,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。”
  “就算是你心里知道现实会是什么样,读者们只有一个愿望,就是让你的主人公幸福。幸福等于结婚!”
  幸福等于结婚?!
  罗兰无语。
  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勉强结合的不幸婚姻,那么多婚后默默的不快乐……为什么出版业唯一强调的就是要让书中的主人公结婚?似乎这样,人物就能毫无烦恼地度过余生?
  这难道是……王子和公主后遗症?
  但是达什伍德先生铁了心,甚至站起身,弯下腰,将双手撑在桌面上,凶巴巴地望着她:“要不是梅尔维尔推荐的你来我这儿,我根本懒得跟你说这么多?”
  罗兰沉默了半晌,终于起身,对达什伍德道了一声谢。
  “谢谢您的指点。”
  她能理解这位刊物编辑:编辑和作者本是共生关系,既然市场如此,为了能把小说卖出去,编辑也只能反过来要求作者。
  “请您放心,我会认真地考虑您的意见的。”
  达什伍德先生终于消了气,甚至在罗兰临行时还和她握了握手,祝她今天过得愉快。
  “感谢您能理解,这就是我的职业。”达什伍德这么说。
  罗兰微笑着点头,心说:明白!大家都是打工人。
  但是这件事给她造成了一些影响,她心里好似始终有块石头压在那里,让她始终感到不痛快。
  然而很快她写的小说就真的在《火山周刊》上刊出了,30美金的支票也很快寄到了她手里。
  但是罗兰看看拿到的钱,顿时感觉:怎么……钱好像也有点,不香了呢?
  贝思用她教授钢琴赚回来的钱一下子买了十几本《周刊》,寄回去给马奇夫妇、梅格夫妇、劳伦斯先生、在欧洲的艾美……这篇文章是她看着罗兰一点一点写成的,因此见到文章刊出,贝思是最为高兴的人之一。
  柯克太太家的大房子里,住客们依旧每天忙忙碌碌,来来
  往往,晚餐时分会去享受家乡风情/异国风味的美餐,并且会对主厨表达感激,却丝毫不知道主厨大人心里究竟在想什么。
  罗兰没有大肆宣扬,因此谁也不知道,本周《火山周刊》上刊出的“热门精选”正是出自他们的主厨笔下。
  罗兰的小说刊出之后,一如既往又引来了不少读者来信。
  其中有一部分老读者感到惊喜,他们竟然在新的刊物上看到了熟悉的作者。这些读者的信都寄到了马奇家,由马奇夫妇收着,一并转寄给罗兰。
  而新读者们将信寄到了《火山周刊》的编辑部,编辑部似乎有专人管这个,二话不说,就将信件全都转到了罗兰在柯克太太家的地址。
  罗兰按照习惯,一封一封地回复。
  还别说,好奇的读者哪里都有,和她以前的那些读者一样,新读者们的来信大多是探讨“技术问题”的,具体来说,就是他们应当怎样建设“屋顶花园”,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。
  罗兰在回复的同时,也坦然地留下了自己的地址,以供对方后续来函询问。
  这天晚间,贝思已经先上床休息了,罗兰还坐在小阁楼窗前的写字台跟前,读着新寄到的几封来信。
  她拆了一封,先看落款,只见来信人的名字是“菲利普·芒罗”。
  罗兰忍不住浮想联翩。
  她想起了远在南方的新奥尔良——在那里她曾经和芒罗太太合作开了一家小餐厅,而菲利普,是她那位“表舅”的名字。
  想到这里,罗兰顿感亲切,慢慢地读信。
  信写得很长,从这位菲利普·芒罗的文字可以看出来,这是一个亲切而温和的人,似乎有些年纪,很喜欢那些比较传统的书面礼仪。
  对方的问题问得很细和很实在——似乎这位芒罗先生真的打算自己建一座位于屋顶上的花园,而罗兰则凭借她的丰富经验一一作答,同样留下了她的地址,对方如有后续问题,可以与她直接联系。
  等到写完这些,贝思早已睡熟。罗兰也赶紧吹熄蜡烛,上床休息。
  她躺在床上的时候,竟然觉得,内心的郁闷,竟尔消解了一些。
  “这难道是多了个笔友的缘故?”
  罗兰仰面躺着,纽约的冬夜十分清朗,皎皎的星光从窗外落进来。她不由自主地竟然有点盼望早日收到芒罗先生的回信。
  不久,菲利普·芒罗的回信寄到,他在诚挚感激之余,谨慎地表示:他拜读了罗兰小姐的回信之后,心感愉悦,自认他与罗兰小姐应有许多共同点和可交流之处,之后是否可以保持日常通信……当然,他与罗兰非亲非故,自知这要求有些过分,罗兰小姐接不接受,他都毫无意见……
  罗兰眼看着这位上了年纪,礼节周到的绅士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,最后很爽快地回了一个词:
  “好的。”
  第223章 、小妇人位面21
  新年前后,罗兰已经和这位年长的菲利普·芒罗先生很熟悉了。
  她知道他在新泽西州拥有一片小小的牧场,养了两匹马,四头牛,一群羊。为了种些自己喜欢的作物而不至于被牲畜啃吃踩坏,才会考虑要不要干脆建个屋顶花园。
  他暂时是独自一人在牧场居住,虽说是享受着孤独,但也希望有个人能够偶尔交流交流,说说身边的趣事。
  他的文笔透露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,对文字间的情绪感知十分敏锐——罗兰那唯一一次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信,他的回信中就问到了她近况如何,烦心的事是否已经解决。
  罗兰:嗯,有一点点暖。
  她在圣诞节之前去信向他致意,并礼貌地一并向他的家人与亲朋问候。
  他也同样致以问候,并且在信中告诉罗兰,他的爱人和他暂时分开了一段时间,按照他的估算,不久他就能与她重聚了。
  罗兰为芒罗先生感到高兴,并遥想了一下菲利普和他的爱人的形象——满头银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。不知为什么,她总是觉得菲利普的年纪应该大过她一截。
  渐渐地,她开始发觉,和这位老先生用信件聊天确实很令人愉快。他遣词造句言简意赅,却总是能说到她的心坎儿上。和他交流哪怕是些日常琐事,也相当有趣。
  就连贝思都觉察到了这种情况,纽约与新泽西之间的来信越来越频密,有时两三天就能一来一回。贝思会在捧着一大叠信件走进阁楼的时候,特意举起其中的一封,说:“芒罗老先生的来信。”
  诚实的贝思小天使从不会像梅格或是艾美那样,开着玩笑,俏皮地用上扬音调说:“是某某人的来信哦!”
  她只是很诚实地提醒姐姐:重要的来信到了。
  于是贝思就能立即从罗兰的灿烂笑容之中感到不少安慰。
  ——这些信,确实是重要的。
  春天到来之前,小阁楼的窗前,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来自新泽西的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