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私塾屋 > 穿越重生 >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>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142节
  所以郭总接项目时,也会尽量避免一些朱星宇没有涉足过的产品。不然,也太难为朱星宇了,而且就算他多花些时间去学,最终这个项目很可能也会因为花费的时间太长,性价比太低,不划算嘛。
  在经历过很多项目做出来后,客户根本就没有后续生产订单的基本是亏本生意的项目之后,郭总和朱星宇接新项目也越来越谨慎了,尽量避免做无用功,特别是又得麻烦,又耗精力的项目。
  郭总接触的项目,程秋华接触的项目,都需要朱星宇去谈技术问题,如果朱星宇觉得难度太大,又或者客户的要求太多,基本这个项目就不会接了。
  这三个项目,明明就是他自己同意接回来的,他边干活边暗骂自己,下次一定不能同时接这么多项目了。
  他手下的人虽然多,但说实话人手永远不足,他甚至恨不得现在再添三个人,才能让这些活都能分摊下去,而不是像现在每个人身上都得背不止一样工作。
  不过再养三个人,他们这个团队就太庞大了,花费就太大了,对公司来说也不就划算了。养研发团队,说实话,很费钱的。所以,希望每个项目做出来后,能有后续的生产订单,而且是越多越好。但往往现实是残酷的,一半以上的项目,没有订单子,又或者说有过一两个小订单就完了,甚至有的项目做出来就没下文了。
  搞到最后,能有三分之一的产品,能有个正常的生产量,大家就心满意足了。
  可惜的是,这三分之一的产品,很多也会在一年半载后就淘汰了。现在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太快,往往你耗尽心思做出来的第一代产品才上市,还来不及风靡,让你大赚一笔,第二代就已经出现了,甚至替代品也有了。
  这也是客户不愿意花大价钱搞研发的主要原因,因为赚不到钱啊。也只有很大的集团公司才能养得起研发团队。
  朱星宇这个研发团队,就显得很突出了。别看新三角公司不大,可人家就这么大一个研发团队啊,比得上一些有上万人的大公司了。养这么大的团队,其实花费挺大的。
  不过,这几年工厂赚的钱,有一半以上就来自于朱星宇做出来的这些新项目。
  剩下的一半生产订单,除了少量的老客户外,也就剩下一些程秋华和张进波时不时接来的新订单了。
  所以,赚钱还得靠朱星宇的研发团队。因此,在知道朱星宇很缺人手用之后,程秋华和简书枚商量了一下,决定给工厂再组一个工程部。其实工厂本来有工程部,只不过这些工程师大多数是搞机器设备的,极少数人是管生产方面的。
  现在就是要增加少的这部分人,让他们配合朱星宇那边的工作。工程部的工程师,可比研发部的工程师工资低多了,一是成本能减少,二是工程部能力起来了,也能给研发减轻一些负担。
  “这样挺好的。”朱星宇很满意这个计划。反正只要有人给他减负担,他就开心。
  不过简书枚又说:“但这些人招进来了,还得你来把关,并且做技术方面的培训啊。”
  “这个简单,丢在我们部门磨两三个月就行了。正好来给我们打下手。”朱星宇不在乎的说。
  等同于有人来免费帮他做事了,他哪里不愿意啊。
  程秋华却说:“你俩是不是想的太好了。这些人会不会觉得他们本来是在研发部工作的,却调整到工程部去了,心里不舒服,甚至走啊。”
  “怕什么,走就走吧,再招不就行了啊。而且总有人会留下来的,而且真遇上好的苗子,我也会收下的。我这边有的人,也需要淘汰的。”朱星宇说。
  “要淘汰谁?怎么不干脆淘汰算了,再招人来呢?”简书枚连忙问他。
  “一个团队里最会有最差的人,暂时我还能忍受,而且现在这么忙,先让他顶一顶,实在不行再换。”朱星宇手下这些人,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,每个人的性格他都比较清楚。
  但说真的,有些人一直很有干劲,也愿意也主动去工作,这种人也最受他的喜欢,被委以重任。但有些人就是你打一鞭子,他就走一步,甚至遇到难的总是往后面躲。这种人在工作中,还不少见。
  这种人就是永远也得不到成长的人。你把他逼的狠了,他也能做不少事,可你要是不盯着他,他又很能打混。理所当然的,这种人也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等等。
  哪个老板不喜欢干活麻利又认真,又主动的人呢。
  有些人只看到别人比自己升的快,比自己拿多,却没想过为什么,还很不满。
  这种人,公司巴不得他主动离职。
  说实话,谁都不喜欢那种打混的员工,特别是大家都这么忙,你还那么闲。朱星宇事情多了,总也有想不到的地方,有的人就能主动去解决,有的人就等着他来解决,甚至自己发现了问题也不吭声。也有的人,做的时间长了,就摆老资格,事情都往别人头上推,功劳却都想往自己身上揽。
  听他说的这些,简书枚都受了了,“那你还不快点让这种人走。”
  程秋华也说:“就是,你都看到了,还不如再招两个新人来培训呢。”
  “你们以为换了人,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人出现吗?很多人一开始都挺好,又主动又勤快又认真,事情也做的漂亮。但打工人的心态就是这样的,干的时间长了,就想偷懒,甚至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完就觉得很对得起老板了,谁还会那么认真那么积极主动去工作呢。”朱星宇说。
  这倒也是实话,大家都打过工,也都有偷懒的时候。谁能说自己工作时,一心一意为公司,从来没有打过混吗?谁又会把自己当老板,事事都从老板的角度去想去做呢。
  即便是现在,他们自己都是老板了,也会有不想干活的时候,也会有在公司里混一下就走呢。
  朱星宇其实对这些人还是很宽容的,所以他很苦恼,“真的很烦啊。要是人人都那么好就好了,我也不用操这么多心了,培训一个新人起来也不容易啊。现在这么忙,哪里有空专门培训新人呢。”
  他这个人一忙起来,就牢骚多,就看啥也不顺眼,一些人的缺点在他面前就放大了,越看越不顺眼。他完全是被现实给逼的。其实他以前是个脾气非常好的人。
  连着被朱星宇骚扰了几天之后,简书枚也忍不住和方博洋吐槽起来。
  “哇塞,朱星宇最近又成了疯牛,一堆的抱怨。我看他手下有人马上会被他骂走了。”
  不过要被骂走的也是他本来就不想要了的人,真正能做事的,他都不会这么骂。如果骂了这人还能改,他也会留下来。
  “事情多了,谁都会心情不好,特别是有一堆人,还做不出事来时,心情会更加烦燥。你们公司把他也用的太狠了些。”方博洋在这方面还是站朱星宇的。
  “那也没办法啊,搞技术的他一个人,我们都帮不上忙啊。总不能再招个研发主管进来吧?”简书枚说。
  方博洋说:“也不是不能招个研发主管,但估计你们也招不到好的,而且还得花大价钱。你们其实可以退而求其次,招个技术水准高的,经验丰富的人来当小组长嘛,专门带项目的。给朱星宇当左右手,他不就轻松很多了。”
  “嗨,你以为没有这样做过吗?没用的。第一,招人来了,人也呆不久。第二,招来的人也不合格。反正搞来搞去,朱星宇身上的事情还是这么多。”简书枚也很头大。
  小公司就是这样的,想找到很高水准的人不容易,人家愿意到更大的公司更大的团队去工作,因为得到的会更多。
  有些不是给钱就能解决的事情。
  简书枚又说了一堆朱星宇的抱怨,比如某些人尽在打混,有些人摆老资格等等。
  方博洋也说:“这样的人,在职场上永远都有。而且还有不少。所以一个团队也不能一成不变,时不时的补充点新鲜血液进来,一来可以带动老人的积极性,二来也是替换一些该淘汰的人。我的团队里也一样。”
  他前段时间为什么这么忙,也是因为换了好几个人。而且一个团队,不止老板要换人,想要某些人走,有的人自己也会要走的。干的时间长了,得不到升迁,超过三年,有干劲的有更好选择的人,就会主动离开了。
  但其实职位就那么多,哪里是人人都能得到升迁的呢。所以跳槽也很正常,一些正常的人员流失在每个公司,每个团队都有。
 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还是好事呢。因为有人走了,必定有人要来填这个位置啊。也许就是你手下的人升上来呢,而且人员的变动,也会给一个团队带来一些新的变化。
  有的人在一个公司,一个职位在干了十几年,说实话,到后来,这个人在公司要么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,要么是打混到了极致的,他走了这个位置换个人一点儿也不受影响。而实际上,不管是哪家公司,总会有那么几个可有可无的人,甚至这些人还呆的时间格外长。
  当老板的,就别想手下的每个人都在认真为你工作,为你创造价值了。而且很多时候,你还无法发现这些打混的人呢。
  听了方博洋的理解,简书枚说:“那改天你和朱星宇去聊聊,你俩肯定会有很多共同语言。他现在就很头疼人手不足,总显得很忙碌。其实有时候也是有些人效率低,并不是真的太缺人手。”
  “难道你听了就没有一点儿想法吗?”方博洋好笑的问道。
  “可能我不合格,我又不带团队,所以不太能理解。”简书枚笑道。
  作为一个管理者,如何把手下的人管理好,让每人都能高效的工作,是个难题。简书枚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并不合格,当然了,她带的团队其实也不大,准备的来说,她的直系下属就两个人而已。
  虽然她管的事情很多,但那多半也是合作与协助。比如,她和朱星宇打交道的多,做的事情基本也是协助。比如她和涂菲菲还有很多事情,能共同分担。但朱星宇又不属于她管,甚至涂菲菲也不属于她管。
  方博洋却不同了,他带的团队一般少则有十几二十人,多的时候有三、四十人呢。其实新三角公司,很多组织结构并不完整,每个人部门的人也不多。
  真正人多的只是生产部门。不过,生产部门管理人员也多,每条生产线都有专人管理,但很多事情也需要简书枚,甚至程秋华和张进波来决定。
  其实在所有的老板当中,简书枚手下的人还最少。但她管的事情还杂的很,基本上她算是个协助别人的角色。
  其他人的分工是比较明显的,比如管艳萍她只管工程部的那一部分搞机器设备的人。比如何文静只管财务行政这方面的事情。
  方博洋也了解新三角公司的运作,只能说:“算了,不和你说这些。你们公司也确实与众不同。反正你们只要自己合作的好就行了。任何方法都是适合自己才行。”
  “也是,我也知道我们公司有些让人想不通。不过现阶级大家处的还蛮好,公司也是在正向发展中,眼下最难的还是朱星宇。他昨儿又在找我抱怨了。”
  “你不是和程秋华决定去招几个人回来吗?应当能解决他的难题了吧?”方博洋一听到他们要招人,就觉得事情应当比较好解决了。
  怕的就是老板不肯招人,给你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堆的活儿,每人都干不过来。其实很多时候,老板总是希望用最少的人,干最多的活。谁不想多赚点呢。
  可是,有时候,人管的事情多了,效率就绝对会低下来的,甚至品质也跟着下降。
  特别是新三角公司这种,没什么底蕴,而且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都不正式,也不系统的公司来说,老板也确实身兼多职。
  只有大公司,经营的时间够长的公司,才会慢慢形成一套体系,管理者就相对轻松很多了。
  方博洋现在就比朱星宇轻松,不,应当说他一直比朱星宇轻松。虽然他也有很忙碌的时候,但朱星宇是大部分时间都这么忙碌。除了过年,公司硬性放假停工,他才能真正的休息。
  前面郭总休婚假,朱星宇能跟着休几天假,那完全是个意外之喜。但方博洋一年总可以找到两三次这样的机会,而且平时还能和老婆出去度个周末。
  所以,方博洋也觉得朱星宇太辛苦了,“他该试着把事情都扔出去。不然,他老觉得人手不足,也觉得自己忙不过来。”
  其实朱星宇的团队已经不小了。而且他忙的时候,不止简书枚和生产线,工程部的人,甚至郭总,程秋华都会跟着帮些忙。
  当然了,到现在来说,研发团队已经成了公司很重要的核心部门。这一块是一直在增涨的,其他的几块生意,虽然也保持着一定的增涨,但实际上没有研发这一块有前景。
  就说维护机器和做二手机器这两大块,现在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,利润是在不停下降的。做的人多,懂的人多了,蛋糕只有那么大,自然而然每个人能吃到的就少了。
  所以,这两年,有关这方面的投入没有再加大,人员也没有增加,甚至就算走掉一两个人,都可能不会招新人了。因为这虽然不是夕阳行业,但利润就那么多。这个行业会一直存在,但不能当主打了。
  反而搞研发的公司并不多,郭总现在接项目很容易了,所以大家都把主力转移到这方面来了,程秋华最近接的这种单都多多了。只是这些单子想接到赚钱的,好做的项目也不容易。
  工厂嘛,其实是依托研发团队的项目在赚钱,纯粹的加工厂,生意更加不好做了。因此,工厂大家也没有再扩张,生产线一直就那几条,甚至前段时间因为生产单子少了,有些人走了,后来都没有补回全部的人手。反而补充的都是一些其他的人员。
  认真说起来,生产线上的工人少了,短期影响不是很大。毕竟工厂还有这么多间接员工,真忙起来了,大家都到生产线上去做事,就能把订单赶完。除非是订单真的太多,才会考虑增加几个员工。
  目前,公司最大的成本,就是人力成本。而人力成本还在持续升涨中,所以能不招人,大家也都尽量不招人。可是,有些人力却也不能省啊,同时没什么价值的人都要清理掉。
  第173章 不用想了
  忙忙碌碌中, 新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开始试产了。天天的试产,搞的全工厂都人仰马翻,简书枚也跟着忙的天昏地暗。
  不过这样忙, 大家也愿意, 因为这些产品生产出来后, 就很可能开始大批生产要赚钱了啊。
  工厂的大半利润都指望着这些产品呢。所以大家都很关注这些新产品试产状况,都跑过来围观。
  一堆的人都在生产线上了忙活, 大佬们比工人还多。
  简书枚开玩笑:“下次搞试产,干脆我们这些人自己组条生产线得了。也别浪费生产组的时间了。”
  “也不是不行啊, 我一个人反正可以开一条生产线。”程秋华笑道。
  朱星宇说:“让大老板来亲自开生产线,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吗?还是说, 工厂没有人了?”
  “这样挺好啊,不担误生产线上的生产啊。”程秋华还说的挺有道理似的,其实真这样做,他得烦死了,而且他也不是每次都有时间的嘛。他这纯粹就是嘴欠。
  朱星宇太清楚这家伙的性格了,说来好笑, 程秋华年纪在这一群人当中最大, 性格却最跳脱。反倒是张进波最稳重,所以温泉庄子交给张进波负责了。而且这家公司最开始也是张进波一个人在经营。
  简书枚没看错, 张进波还是大家伙当中最厉害的那个人。
  众人说笑间,几片板子打件完成,后焊零件很少,根本就不需要生产线了, 负责的工程师把板子拿过去, 自己动手就把零件焊上去了。
  接下来, 就是功能验证了, 如果功能ok,这个产品基本就可以当成样品给客户了。如果不行,还得再改,有时候直接手动改改,有时候还得重新设计大修改一下,起码也得再花五天时间才行。
  今天试产的这个样品很顺利,五片样品板子的功能验证都ok。
  “太好了,根本就不需要改动,赶紧把样品给客户送过去。”朱星宇开心的说。
  “要是每次试产都这么顺利就好了。”其他人都说。
  朱星宇说:“想的美呢,小的修修改改是少不了的,只要不大修都算是成功。”
  就是这个产品,真到了量产,还是有些地方要做些小的改动。做样品和批量生产是不同的。做几个样品,大家手动的时间多,批量生产真要这样一个个靠人来改动,那不得累死了,而且还速度慢的很啊。
  所有的批量生产,大家都希望产品又好做,又不易出问题,良率高,品质好。不良率要是太高,会搞死人的。所以一些问题也只能在批量生产中才能发现,然后再慢慢改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