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私塾屋 > 综合其他 > 我在古代当先生 > 我在古代当先生 第130节
  “诸侯国的联合,我是早有预料的,如果他们面对邹国的变故丝毫不为所动,这才有些难料的吧?”
  听到卫苏这么说,秦湛恍然大悟,“原来先生早就有所准备。是了,是了,我记起来了,先生当初派遣荀祁去邶国之时,就跟他交代了半天,想来是早就为此事筹谋了?”
  当初他离开蜀地亲征前往邹国时,就听卫苏提起过荀祁的事。说是要提前让荀祁去邶国,以免邶国插手令邹国之事功亏一篑。也好在有卫苏的安排计划,最后邶国没有插手,才让秦国顺利吞并了邹国。
  可以这样说,如果此事有邶国插手的话,其结果将会大相径庭,秦国不可能不看在邶国的面上,停止进军,被迫与邹国谈和。这样一来,与秦国出兵的目的可就难以达成了。等到邹国有一丝喘息之机,到时候反扑,也是一件麻烦事,这样一劳永逸多好。
  邶国他们秦国现在还不敢惹,唯有巴结。因此在攻下邹国的第一时间,秦湛就派人送了大量的礼物以及文书与邶国国君。表述了战争的因由,他们秦国也是情非得已才发兵邹国,希望邶国君能秉公直断。他们秦国哪怕灭了邹国,依然只想偏安一隅,奉邶国君为主,绝没有其他的野心之类极尽谦虚的话。
  不管邶国君有没有信,秦国的态度摆出来了,自卑,谦逊,并没有刚刚得胜后的自得意满。
  邶国君没有回复,却收下了礼物,那就是代表了同意了秦国的说法了。而邶国君能这样好说话,荀祁在其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。
  不过邶国君却派了使臣出使秦国,其目的当然不言而喻,就是想打探秦国为何短短时间内就能令人刮目相看的原因。如果秦国真的不能在掌控之中,只怕就算有荀祁在中间说和,也绝对会不遗余力打压秦国。
  听了秦湛的话,卫苏点点头,“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?荀祁出使邶国之后,还会接着出使其他诸侯国。目的就是拉拢结盟与我们秦国暂时没有利益冲突的国家,表达我们的善意,让他们倾向于我们。至于那些联盟想对抗秦国的国家,那也要想办法分化他们,给他们制造矛盾。”
  卫苏笑着看向秦湛,“这就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。刚刚吞并了邹国还没有将之消化,不宜再动兵戈。现在我们宜静不宜动,首要还是发展自己,吸引更多的有才之士来秦。”
  秦湛情不自禁在卫苏唇上啄了一口,欢喜道:“有先生在,我可以无忧矣!一切都照先生所言。”
  第181章
  颍阳学宫中, 皇甫雍正在执笔写着什么。似乎写到了结尾,他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,长长舒了一口气。
  就在这时, 一向气定神闲的褚彦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,嚷着道:“祭酒大人,好消息啊好消息!难怪我到处找不到人,原来祭酒大人却在此处躲清闲。”
  皇甫雍放下笔, 轻轻捻起写满字的纸,吹了吹,以便墨迹能快些干。这才抬头看向褚彦, “什么好消息能让你一向稳重之人, 能这般激动?”
  今日的褚彦有些不同于往日,皇甫雍心中奇怪才会有此一问。
  “对啊!对啊!什么好消息?让我也听听?”褚彦还没回答, 门外又响起一个声音, 很显然他听到了刚刚褚彦的话, 好奇褚彦能有什么好消息。
  屋中两人看向门口,却是温良走了进来。
  皇甫雍嘿然笑道:“倒是巧了, 今日什么风, 将你们两都吹来了。”
  温良行了一礼, 毫不客气的坐下来, 直接说明来意, “其实也没啥,我就想过来讨点茶。”
  皇甫雍无奈,“谢家的茶每年可没少你的,怎么又到老夫这里来要?不成不成!”他直接便拒绝道。
  说完也不理会温良的不依不饶, 转头看向褚彦, “你说什么好消息, 快说来听听。”
  有了温良在中间打岔,褚彦好歹冷静下来,不过嘴角的弧度却没有下来过。他取出一封信递上去,“祭酒大人看看就知道了,相信祭酒大人看过以后也会和我一般无二了。”
  皇甫雍诧异,却不知信上说的什么,接过来,看了一眼。只一眼,就让他呼吸都急促起来,颤抖的问:“这消息是真的?”
  “当然是真的。”褚彦哈哈大笑起来,“祭酒大人倒是说说看,这是不是天大的好消息?”
  皇甫雍又仔细从头到尾看了一遍,然后笑道:“果然是好消息。真没想到,短短时间,竟然能有如此翻天覆地之变,这……这……”皇甫雍激动之下,一时间竟找不到什么话来形容。
  温良在一旁听他们说话莫名其妙,什么好消息?什么翻天覆地之变?等等,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是他不知道的?
  “你们说什么?快给我也看看。”温良迫不及待的追问道。
  皇甫雍将信递给了温良,让他自行看去。等温良看过,惊诧的道:“这是真的?”
  褚彦点点头,“自然是真,当初卫苏选择去秦国,我还不看好,认为他意气用事,糊涂透顶。然而,真的就是意想不到,一个卫苏就能令秦国短短时间变化如此之大。”
  “哈哈哈!”温良已经抚掌大笑起来,“我就说嘛,卫苏这小子,是个有能耐的,可不能小看了他。你快给我们说说,他们到底是如何办到的,邹国可不是弱国,秦国吞并邹国,而且是完胜,这其中之一定然是有什么关窍之处。”
  皇甫雍也道:“有钟离晖相助,又有卫苏的谋略。强强联手,只要准备充分,这结果想来也不会太过出乎意料。”
  温良点点头,附和说道:“这倒也是,以弱胜强,此战的过程想来也能堪称经典之战了吧。当年钟离晖潍水之战能以少胜多,此次钟离晖又有此手笔。啧啧啧!这天下,只怕再无人能与钟离晖抗衡了吧?恭喜褚先生,能有此涨脸的得意弟子。”
  温良的话中不无艳羡之情,褚彦自是得意。钟离晖是他的弟子,能有此成就,他自是与有荣焉。
  那边温良还在催促,“你快给我们讲解讲解此战的妙处。”
  褚彦是兵法大家,对于兵法研究造诣可以说是极为精湛的,他一定知道其中缘由。
  这信是钟离晖寄来的,也讲述了他们攻战邹国的攻略问题。
  听到温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此战经过,褚彦总结了一番。笑着道:“总归不过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罢了。兵分两路进攻,让邹国难以两面防御,不过卫苏他们的神来之笔却不在此。”
  温良好奇,“不在此?那在于何处?”
  “都知道西路一军是秦王率领,趁邹国撤军南下时,趁机攻入邹国,这并无出奇之处。反而是南路,突然出现兵临城下,一日之中连下三城,打了邹国措手不及,令整个朝中人心惶惶,难以沉着应对才会有此胜。”
  战争除了攻战,还有攻心。用兵之道,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;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。秦国这出其不意,又何尝不是攻心之战。
  温良挠挠头,疑惑的道:“我也奇怪这一点,按理来说,秦国与邹国南边的桓城,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。秦国是怎么瞒天过海,不被人发现,突然之间兵临城下的?难道卫苏还会天降神兵这一套?”
  这件事如果没有钟离晖替褚彦解释清楚,褚彦也不明白秦军是如何做到的。可现在,他哪怕已经知晓了原因,还是感慨卫苏的天纵之才。
  谁又会想到,秦国大军会兵出蜀地,从越国的邺城出发走水路,只需几日便到达桓城。如果从陆路出发,最快也需要三五月行军,这样大规模的行军,想不被人知道都不可能了。只要敌方知道其目的,做好充分的准备,此战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。
  对了,现在已经不是越国的邺城了。卫苏首先逼迫越国割舍邺城给秦国,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计划出兵邹国了吧?如此深谋远虑,褚彦自愧不如。
  而且,他也专门研究过了邺城的地图,其地水系发达。秦国想要出兵,直接用船舶运送兵马,省时省力,只要想,天下皆可去得。
  可以说卫苏拿下邺城,也就拿下了整个天下的契机。秦国假以时日,兵强马壮,必能一匡天下啊。
  可惜!可惜!他们已经垂垂老矣,若能再年轻个二十年,能参与到这场变局中来,定能出山搅它个天翻地覆。
  他们虽然难以身体力行,却能将希望都寄托在那些学子身上。他们培养出来的颍阳学宫学子们能参与到这场天下的变革中,可以尽其所能,展现自己的才华。有他们协助秦国匡时济世,何愁天下不定?
  颍阳学宫大多数人都支持卫苏的决定,不仅仅是褚彦叮嘱钟离晖,让他跟随卫苏去秦。还有温良,卫苏只一封信过来,他培养出来的医者便结伴前往秦国,入军中为军医。更有端木嵩,甚至将整个宗门都搬去了秦国蜀地,自己也是不遗余力,埋头苦研。
  也是有了这样的后盾,卫苏才会轻松许多。
  颍阳城中,依旧繁华。各地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,能聚在一起讨论学术,也是一大幸事。
  而这些日子,众人都被邹国灭亡的消息震惊了。几乎所有的人都围在这件事上讨论,一个小小的秦国,仿佛突然之间就让人眼前一亮,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新的传奇。
  这样神奇的话题,人们是百听不厌。
  “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秦国此战一定会胜?”有人比划了一圈,看着沉默的大家,得意的说道:“不知道了吧?我告诉你们,那是因为秦国得了钟离大将军。”
  “钟离大将军?你说的可是钟离晖?”有人惊奇问道。
  “除了他这个世上还有几个钟离大将军?”
  围坐的人哗然,“竟然是钟离大将军!自从娄国被覆灭之后,就一直没有听说过钟离大将军的消息,他竟然投奔了秦国吗?”
  “可不是嘛!秦国对邹国一战,那就是钟离大将军领军的。”
  “原来如此……”众人恍然大悟。“也难怪邹国会兵败如山倒,对上了战场上从无一败的钟离大将军,那不就应该的嘛?”
  所有人都很认同的点点头,他们对于钟离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。
  也有人有疑问,“不过,钟离大将军这样的人物,为何会去投奔秦国?天底下的诸侯国那么多,随便哪一个拉出来也都比秦国强啊。”
  “嘿!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?要是去投奔像邶国,幽国,哪里还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来?钟离晖选择去投奔秦国,才是明智之举。”
  “嘁!秦国终究是弱国?这次说不定只是侥幸得胜而已?总敌不过像邶国这样的大国。”
  “此话我不能苟同,秦国如今吞并了邹国,实力大涨。让天下诸侯国都不敢小觑,哪里还是弱国?我认为秦国如今蒸蒸日上,若能去往秦国,想来机会也会比别的地方多得多?”
  此话一处,众人都沉默了,他们生来学得各种学术,不畏寒暑苦心钻研,为的是什么?不就是良禽择木而栖。能得君王赏识,做出一番成就出来?若是得遇机会,说不定还能名留青史,光宗耀祖。
  去秦国,很多人都心动了,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。不知道什么时候,很多人都开始说秦国如何如何好,国君如何如何贤明。
  而最主要的,他们得知了一个消息,去了秦国,只要有才华之人都会受到重用。因为秦国不会看你的出身门第,哪怕只是一般的世家子,没有任何的背景,只要你有能力,根本不需要什么荐书。只需要去官衙中考试答卷,等上一两日就会有消息,而且会给你安排到合适的位置。
  如果政绩突出,手下治理的民生经济有所增长。每年的绩效考核呈上去,根据实情,会有很大的晋升机会,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巴结靠山而被埋没。
  这天底下有实力的世家毕竟占少数。很多人都是从落没的世家出来的,还有些家底,毕竟不丰。
  而当今之世,基本都是荐贤任能才能获得君王的看重。想要地位高的人荐贤,其一,你要有真正贤能之才,能出类拔萃。其二,那就依照规矩需重金换取了。然而一般的世家子又哪里能有这么大的家底倾力为之。
  当年卫苏初来颍阳,能进颍阳学宫,也是多亏投靠了陶家,方才有此机遇。否则,一个农家子出身,只怕连陶家主的面都不可能见到,更别说得到陶家主的荐书推荐入学宫了。
  也是因此,很多人哪怕游历遍天下,最终也不过是潦倒落魄,惶惶然如丧家之犬,一生也难以有寸进。
  而秦国这样新奇的选拔人才之法,还算是公允,不论出身,只问学识。这就让很多人升起了一丝希望,这是一个机会,能出人头地的机会。
  与其在其他诸侯国白白浪费时日,还不如直接去秦国。所以,更多人对秦国报有好感,心中第一选择,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秦国试试看。
  第182章
  “李兄说得是。”有人赞同刚刚的话, “谁说秦国就弱了?日后我也要去秦国走一趟。如果可以,能为秦国效力,也是我辈之幸。”
  众人点头赞同,看来想法都一致。
  “你们?这是都想去秦国?”有人疑惑, “秦国有什么好的?蛮荒之地……”
  话还没说完, 有人嗤笑一声, “你是新来颍阳城的吧?”见那人点点头, 这才恍然道:“那就难怪你不知道了,不过等你在颍阳城待久一点就知道了。”
  那人还没明白知道什么东西,这些人已经转移了话题, “其实还有一个消息,听说不仅仅是钟离晖一人投奔了秦国。大家还记得学宫的卫苏卫先生吧?他也在秦国。”
  “卫先生居然去了秦国?”有人不可置信道。
  如今的学子几乎就没有人不知道卫苏的,他们人手都在用的纸笔,那可就是卫苏弄出来的, 大大方便了读书之人。
  曾经只有大的世家贵族才能珍藏的稀世珍本之类的书册, 也渐渐普及开来, 也让很多人能接触到。这要换做以前,是根本就不可能见一眼的。也是因此, 卫苏的名声在读书人之中是十分尊崇的。
  当年娄国君将卫苏请去了秦国,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的。然而娄国分崩离析之后, 卫苏也跟钟离晖一样不知所踪。他也没回颍阳学宫, 后来有传言说他在往邶国去了, 也不知是真是假。
  不过卫先生一直都没有确切的消息, 这人说得这么笃定,难道真是有确切的消息?
  那人神神秘秘, 看了一眼四周, 这才小声说道:“秦国有今日, 全靠了卫先生,现在卫先生在秦国已经被秦王拜为相国。如果不是卫先生,怎么可能会有今日之胜?当然了,钟离将军的确是当世无双的将才。可是要没有卫苏在不遗余力的制定国策,经世济民。秦国哪里来的精兵强将,又哪里来的军备粮草?”
  难怪了!就说嘛,秦国穷僻之地,国内的百姓都难以饱腹,兵将更是老弱残兵。这样的国力,想要打胜仗,别说钟离晖了,就是神仙来领军也不可能会打赢的。
  “如此说来,秦国那考核任人的条规也是卫先生制定的了?”
  这可是大大方便了读书之人,可以说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为官的门槛。让人人都有想同的机会,这样平等的选拔人才机制,也只有卫苏这样从底层上去的人才会想到的吧?毕竟卫先生身为农家子,最是知道底下读书人的难处的。
  “依我看来,那就是八九不离十了。有卫先生那样的经国济世之才相助,秦国用不了多久就能远远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。而且此时秦国正值用人之际,我等去了,凭借毕生所学,定然能够大展拳脚,得君王看重。最后平步青云,如卫先生一样得世人敬重。”
  他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,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,平步青云。绝大多数人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起来,等游学结束,就前往秦国。
  “那好,今日我们就此相约,届时一同前往秦国。”有人站出来约定道。
  众人纷纷附和,开始展望未来。说到激动处,恨不能插上双翅,立马就能到秦国以施展他们的抱负。
  唯有先前不了解情况那人,皱了皱眉。心中嘀咕:论建功立业的首要目的地不应该是前往邶国吗?这些人莫不是得了失心疯,怎么一个个都选择秦国了?就算秦国胜了邹国又如何?难道还比得过当世的第一强国不成?